近日,2014年新農合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始實施,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種增至22類。這是我省自2008年開展新農合大病保障工作以來的第四次“擴容”。
  一再“擴容”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村大病患者負擔越來越輕。今年,我省開始推進設區市統籌新農合,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加上現有的大病轉外就醫、大病保險制度,農民的“保命錢”將越來越多。
  “三重門”擋住大病致貧
  18日,8歲的林曉軒(化名)從省立醫院治愈出院。兩周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林曉軒隨父母從連江縣丹陽鎮來到省立醫院治療,全程治療下來,一共自付7500元,剩下的費用,全由新農合報銷。
  2012年,我省將農村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8類疾病納入當年新農合大病保障範圍,實行定點救治、費用定額控制。新農合基金的實際補償比為70%,個人自付定額標準的30%。
  其中,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費用定額為2.5萬元。也就是說,救治一例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無論實際產生多少費用,患者都只要支付2.5萬元的30%即7500元,剩下的由新農合基金支付。“我們家境不好,之前一直擔心看這個病要花去很多錢。沒想到新農合可以報銷那麼多,真是很開心。”林曉軒的父親說。
  而定點救治、費用定額控制只是我省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機制里的一種模式。記者從省衛生計生委農村與社區衛生處瞭解到,近幾年,為了減輕新農合大病患者醫葯費用負擔,提高保障水平,我省積極探索,採取多項創新措施緩解參合農民高額醫葯費用負擔:
  第一種是大病轉外就醫制度。經縣級新農合經辦機構審查批准的轉外就醫特大病種,其住院費用比照縣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補償比例予以補償,具體病種由基金統籌地區結合實際自行確定。
  第二種是開展大病保險(大病補充補償)。在對參合患者住院補償的基礎上,對超過封頂線部分住院費用再按一定比例給予再次補償。
  第三種是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今年,兒童苯丙酮尿症也將納入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範圍,使重大疾病保障病種達到22類。
  這三種措施,成為擋住農民大病致貧的“三重門”。據悉,我省多數縣(市、區)已建立大病轉外就醫制度,確定的病種數在5~10種之間。去年全省住院大額費用補充補償(大病保險)5.66萬人,大額費用補充補償基金支出4.1億元;全省當年共有14人分別獲得20萬元的大病保險,加上之前的住院補償,共有13人每人獲得30萬元的新農合補償。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終末期腎病等11個病種正在推進即時結報試點工作,進一步減輕個人費用負擔。
  管好用好農民“保命錢”
  新農合是農民的保命錢。近年來,新農合政策越發普及,新農合保障體系日趨完善。農民以往受制於經濟能力而積壓的就醫需求也被釋放出來,使得新農合資金使用速度明顯加快,部分縣市新農合資金出現吃緊現象。
  如何管好用好農民的“保命錢”?近日出台的《關於做好2014年新農合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兩個新舉措:一是推進設區市統籌新農合,二是推進支付方式改革。
  省衛計委農村與社區衛生處相關負責人解釋,提高統籌層次,是將新農合的資金盤子做大,利用大數法則提升其抗風險能力。目前,三明、莆田等市已開始嘗試以設區市統籌新農合。另外,晉江市、石獅市、龍海市、漳浦縣、柘榮縣等23個縣(市、區)不再單獨開展城鎮居民醫保,當地城鄉居民統一參加新農合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均等化。
  而支付方式的改革,對患者醫療費用的控制將起到積極作用。該負責人解釋,今年,我省將全面開展門診統籌總額預付工作,並加快推進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制定按床日付費、總額預付、按病種組付費、按人頭付費等混合支付方式改革為主的多種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方案,以求醫療費用增速放緩,患者就醫次均費用降低。
  三明、漳州、南平等市也在進一步探索新的大病保險管理模式。它們或是通過政府出資委托保險公司經辦大病補充補償工作,或是由商業保險公司承辦新農合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
  另有專家指出,加強新農合資金的使用監管,要科學確定新農合補償方案,建立分級診療機制,引導患者合理選擇就醫機構,通過科學管控來減少新農合基金運行風險。  (原標題:新農合大病保障:多給農民一些“保命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f02afsy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